新闻动态

经济学院顺利举行教学改革沙龙:产教融合视域下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2025年5月14日下午,经济学院在行政楼B层多功能培训室成功举行了以“产教融合视域下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沙龙。本次沙龙旨在深入探讨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特别是如何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满足产业界对大数据分析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次沙龙由经济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系主任田玥老师主讲,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沙龙。


主讲人田玥老师以“产教融合视域下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为题,从背景与需求分析、OBE理念与产教融合的核心逻辑、当前人才培养的痛点与挑战、典型案例与实践成果、未来展望与行动建议五个方面展开深入讲解。

沙龙伊始,田玥老师详细分析了当前大数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她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数据分析人才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需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要加强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谈到OBE理念与产教融合的核心逻辑时,田玥老师强调,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强调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这与产教融合的理念高度契合。通过引入OBE理念,高校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她还分享了当前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典型案例与实践成果环节,田玥老师介绍了贵州理工学院和苏州市职业大学在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此外,田玥老师展望了未来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行动建议。她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在田玥老师主题分享完后,沙龙进入了专业老师交流探讨环节。围绕“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平台构建方案”这一主题,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构建校企合作平台需要从筛选合作企业、搭建合作框架、深化合作内容三个方面入手。

在筛选合作企业方面,老师们建议认为应优先选择与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企业,确保合作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环境和实践机会。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行业地位、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确保合作的长远性和稳定性。

在构建合作平台方面,老师们建议成立专门的产教融合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校企合作事宜。同时,还可以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方便校企双方及时沟通、共享资源。

在开展深度合作框架内容方面,老师们建议从课程共建、师资互聘、项目合作、实习就业四个维度深化合作。例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将真实项目案例融入教学;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本次沙龙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产教融合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未来,专业将以OBE理念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大数据分析人才。